光彩美业 |

读音:[yào ]

要-汉语大词典

要(I)yāo
〡ㄠ
〔《广韵》于霄切,平宵,影。〕
1.“腰”的古字。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引申为将物系于腰部。
●《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亦用作量词。
●《周书·李贤传》:“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中厩马一匹。”
2.裙子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
3.约请;邀请。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一日,日衔半规,少年欻至。大喜,要入,命馆童行酒。”
4.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
●《左传·哀公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
杜预注:“子路信诚,故欲得与相要誓而不须盟。”
●唐崔湜《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5.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陵让平勃曰:‘诸君背要,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
●《晋书·段匹磾传》:“君若不忘旧要,与吾进讨,君之惠也。”
●《陈书·虞荔传》:“且朝廷许以铁卷之要,申以白马之盟。”
6.探求;求取。
●《易·系辞下》:“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高亨注:“要亦求也。此言用《易经》求人事之存亡吉凶,则安坐可知矣。”
●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7.拦阻;截击。
●《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使数人要于路。”
●《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綦卫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录》:“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英夷入粤纪略》:“于是相率要孩童于路,杀而烹食。”
8.迎候;迎接。
●《楚辞·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北周庾信《吹台山铭》:“比花依树,登榭要春。”
9.约束;禁止。
●《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
●《管子·君臣下》:“选贤遂材而礼孝悌,则奸伪止;要淫逸,别男女,则通乱隔。”
●汉王符《潜夫论·劝将》:“非此四者(指趋利、避害、显名、厚赏),虽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
10.要挟;胁迫。
●《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梁书·侯景传》:“复寻来书云,仆妻子悉拘司寇。以之见要,庶其可反。当是见疑褊心,未识大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今闻日本要我以释丧师之将,是欲以散众志而激民变也。”
11.和;会合。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余冠英注:“‘要’是会合。以歌声相会合就是和。”
●《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12.引申为迎合。
●《韩非子·二柄》:“故人主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13.审察;核实。
●《周礼·秋官·乡士》:“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
郑玄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
●贾公彦疏:“劾,实也,正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
参见“要囚”。
14.矫正;更正。
●《淮南子·地形训》:“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高诱注:“要,正也。以太岁所在正天时也。”
15.乘;趁。
●《战国策·赵策三》:“请要其敝,而地可以多割。”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饰辨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
16.对着;朝着。
●南朝梁吴均《入关》诗:“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17.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参见“要服”、“要荒”。
18.见“要妙”。
19.见“要绍”。
20.通“么”。参见“要靡”。
21.姓。
●春秋吴有要离。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要(II)yao
〡ㄠˋ
〔《广韵》于笑切,去笑,影。〕
“约”的被通假字。
1.会计之簿书。
●《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校其功。”
●《吕氏春秋·具备》:“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
高诱注:“要,约最簿书。”
2.指月计的总帐。
●《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
郑玄注:“主每月之小计。”
●贾公彦疏:“月计曰要。故每月月终则使官府致其簿书之要受之。”
●唐柳宗元《时令论上》:“举五谷之要。”
3.纲要;要点。
●《商君书·农战》:“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
4.指要诀。
●宋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
5.重要;主要。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明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故莅官之则,莫要廉以修身也。”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大人的胃病,近来不知如何,万乞千万小心调养为要。”
6.权柄。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百姓。”
●《三国志·魏志·王凌传》“废立大事,勿为祸先”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
7.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晋书·吕光载记》:“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
●《北齐书·杜弼传》:“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8.少;简略。
●《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9.扼守。谓扼守险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我令楼缓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
●汉桓宽《盐铁论·险固》:“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
10.指险要之处。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且伊被人恐吓,奏报粤省情形,妄称地理无要可扼,军器无利可恃。”
11.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占有。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幅乃并往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姑娘﹞听了这话早把那要刀的话且搁起。”
●茅盾《子夜》四:“什么!又来要钱了!”
●魏巍《在风雪里》:“今天这儿要点吃的,明天那儿要点吃的。”
12.想;希望。
●唐韩愈《竹径》诗:“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水浒传》第五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便可破得。”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在家日日看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意思要到外面去作游几时。”
●茅盾《子夜》八:“他常到某某屋顶花园巡阅,也为的是要物色人才!”
13.使;让;叫。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
张铣注:“要,犹使也。”
●《水浒传》第二三回:“柴进知道,哪里肯要他坏钱。”
●茅盾《子夜》四:“是他的老婆,应该要他去管束!”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要孩子把瞎子叫来,恭恭敬敬,请他坐在堂屋里。”
14.得当;恰如其分。
●《荀子·礼论》:“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
杨倞注:“要,当也。礼或厚或薄,唯其所当为贵也。”
15.应当;必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五代齐己《送谭三藏入京》:“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话要来问我才是,你那里知道。”
●巴金《第四病室》第一章:“人家病重的要休息,要静养,你懂得规矩的。”
16.总之;总归。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
●唐刘长卿《送王员外归朝》诗:“往来无尽日,离别要逢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母姊虽忍,要是骨肉,但嘱勿致伤残,是所愿耳。”
17.将要。表示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势。
●《后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人生要死,何为苦心?”
●明李贽《答周友山书》:“我因人说要拆毁湖上芝佛院,故欲即刻盖阁于后,使其便于一时好拆毁也。”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宁荣两府复了官,赏还抄的家产,如今府里又要起来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18.相对比而言,表示比较、估计。
●巴金《家》一:“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险也要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明亮。”如:院子里树荫底下要比房子里凉快些。
19.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红楼梦》第六回:“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要有话,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样儿的。”
●周立波《张满贞》:“她生性宽厚,善于跟着各种作风不同的同志和睦地相处,要我就不行。”
●杨朔《戈壁滩上的春天》:“四月底了。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
20.连词。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如:要就给他,要就不给他,总该明确一下态度。如:要就去,要就不去,你该有个决定。
21.见“要子”。
22.关闭。
●《吕氏春秋·悔过》:“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
要(III)y?o
〡ㄠˇ
〔《集韵》伊鸟切,上篠,影。〕
见“要褭”。

要-康熙字典


【申集下】【襾字部】 要
〔古文〕𡢗𦥼𠾅
★【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𠀤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䙅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𠛬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𤕷。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要yāo
①求:~求。
②强迫;威胁:~挟。
③同“邀”。
④(Yāo)名姓。古又同“腰”。另见1525页yào。

要-中草药辞典

【读音】yào
【繁体】要
要<名>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腰”的古字[waist]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suburb]。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要<动>

要yāo
⒈求:~求。
⒉强求,仗势强求:~狭。
⒊〈古〉同"腰"及"邀":~带。~请。
⒋[要求]
①提出具体的,希望实现的:~求加入共青团。~求到最需要人的地方去。
②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可以满足你的这个要~。
────────────────—
要yào
⒈索取,希望得到:~账。~束鲜花。
⒉叫,请求:他~你去一趟。
⒊应该,必须:~自觉。~努力工作。
⒋即将:将~。快~。天~晴了。
⒌若,如果:~是。他~不来,你就去。
⒍重大,关键:~事。~件。~害。~领。~紧。紧~。重~。
⒎概括,总括:概~。提~。纲~。
⒏保留,作为己有:这本书她还~咧。
⒐[要冲]指交通要道或形势险要的地方。
⒑[要强]好胜心强,不愿落后。
⒒[要么][要末]连词:~么赞成,~么反对。
⒓[要津](津:渡口)〈喻〉显要的地位:身居~津。
────────────────—
要yǎo1.见"要褭"。

要 -古漢語常用詞典

yāo
①人體的腰部,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腰”。《荀子•禮論》:“量~而帶之。”②通“邀”。邀請。《桃花源記》:“便~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③中途攔截。《書博雞者事》:“豪民子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篡以歸。”④相約。《孫雀東南飛》:“雖與府吏~,渠會永無緣。”⑤威脅。《獄中雜記》:“惟大辟無可~,然猶質其首。”

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要 yāo
① 名人体的腰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腰”。《荀子·礼论》:“量~而带之。” ② 动通“邀”。邀请。《桃花源记》:“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 动中途拦截。《书博鸡者事》:“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篡以归。” ④ 动相约。《孙雀东南飞》:“虽与府吏~,渠会永无缘。” ⑤ 动威胁。《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然犹质其首。” yào
① 形重要。《冯婉贞》:“筑石寨土堡于~隘。” ② 动想要。《石灰吟》:“~留清白在人间。”

要-辞源3

【要】9画 1040·41.yāo  ㄧㄠ  於霄切,平,宵韻,影。宵部。㊀“腰”本字。腰,古皆作“要”。説文:“要,身中也。”墨子 兼愛中:“昔者 楚靈王好士細要。”引申爲中樞之義。素問 天元紀大論:“至數之要,願盡聞之。”注:“要,樞紐也。”㊁約,結,要束。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注:“久要,舊約也。”國語 魯下:“夫盟,信之要也。”注:“要,猶結也。”史記一二九 貨殖傳:“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正義:“言要束其路也。”㊂強迫,要挾。公羊傳 莊十三年:“要盟可犯。”注:“臣約其君曰要。彊見要脅而盟爾,故云可犯。”㊃求,取。孟子 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注:“要,求也。”㊄半路攔截,遮留。孟子 萬章上:“孔子不悦於 魯 衛,遭 宋 桓司馬,將要而殺之。”晉 陶潛 陶淵明集五 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㊅察劾。周禮 秋官 鄉士:“辨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書 康誥:“要囚。”疏:“要察囚情,得其要辭,以斷其獄。”㊆會合。禮 樂記:“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注:“要,猶會也。”㊇ 春秋 周邑名。左傳 昭二二年:“王子朝因舊官、百工之喪職秩者與 靈 景之族以作亂。帥 郊 要 餞之甲,以逐 劉子。”注:“三邑,周地。”故地在今 河南 新安縣西北。㊈姓。春秋 吳有 要離。漢有 河南令 要競。見 通志二八 氏族四 吳人名。2.yào  ㄧㄠˋ  於笑切,去,笑韻,影。宵部。㊀要點,綱要。韓非子 揚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唐 韓愈 昌黎集十二 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也指重要,切要。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㊁總括,總要。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爲統紀。”漢 桓寬 鹽鐵論 相刺:“詩書負笈,不爲有道。要在安國家,利人民,不苟繁文衆辭而已。”㊂簿書,會計。周禮 夏官 大司馬:“受其要,以待攷而賞誅。”注:“要者,簿書也。”參見“要₂會①”。㊃須要,需要。宋 徐鉉 徐公文集五 柳枝詞之八:“天子徧教詞客賦,宮中要唱洞簫詞。”京本通俗小説 菩薩蠻:“你做一篇詞,要見你本身故事。”㊄想要,希望。清 朱駿聲 説文通訓定聲:“後人謂欲曰要。”㊅連詞。若,要是。紅樓夢六:“嬸子要不借,我父親又説我不會説話了。”3.yǎo  ㄧㄠˇ  集韻伊鳥切,上,篠韻,影。宵部。同“騕”。見“要₃褭”。

要-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523.【要】
一讀yāo,陰平聲。古“腰”字。墨子兼愛中:“昔楚靈王好士細要。”漢書霍光傳:“敢泄言要斬。”又:“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
[要領]
(1)腰和脖子。古代有腰斬和斬首的刑罰,所以“要”和“領”並舉。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九京:即九泉,指地下。)
(2)衣腰和衣領,比喻主要的情況。漢書張騫傳:“騫自月支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支要領。”今成語有“不得要要”。在“要領”的第二義上,“要”字今讀去聲。
二也讀yāo。在半路上攔住。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又萬章上:“將要而殺之。後漢書班超傳:“乃遣兵數百於東界上要之。”
這個意義又寫作“邀”。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於半道邀之。”
引申爲邀請(後起義)。陶潛桃花源記:“便要還家。”杜甫寒食詩:“田父要皆去。”也寫作“邀”。杜甫遭田父泥飲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三讀yāo。求得,設法獲得。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党朋友也。”今有雙音詞:“要求”。
四讀yāo。要脅。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賈誼過秦論下:“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今有雙音詞“要挾”。
五讀yào。名詞。要點,基本的東西。莊子天道:“願聞其要。”漢書藝文志:“然後知秉要執本。”又:“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
又形容詞。簡要的。文心雕龍情采:“故爲情者要約而寫真,爲文者淫麗而煩濫。”又熔裁:“精論要語,極略之體。”
[要害]有戰略價值的[地方]。賈誼過秦論上:“守要害之處。”文心雕龍物色:“且詩騷所標,並據要害。”
[要之]總之,概括地說。司馬遷報任安書:“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注意:上古“要”字不當“需要”、“想要”講,中古以後的文言文也很少當“需要”,“想要”講。古人於“想要”意義上說“欲”。

要-漢語大字典


《説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从臼,交省聲。”段玉裁删“交省聲”三字,并注云:“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ঝ˯܌而自臼持之。故从臼。”邵瑛羣經正字:“此字俗作腰,隸作要。”
(一)yāo 《廣韻》於霄切,平宵影。宵部。
(1)人体胯上胁下部分。后作“腰”。《説文·臼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畢沅校:“舊作腰,俗寫。”《楚辭·離騷》:“户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洪興祖補注:“要與腰同。”《荀子·禮論》:“量要而帶之。”
(2)系在腰间。《公羊傳·宣公元年》:“閔子要經而服事。”漢張衡《東京賦》:“紆皇組,要干將。”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而要之。”又束物。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刺則用紙,闊二三寸,書姓名于紙之前,反卷如箸,以紅綫要之。”
(3)邀请。《玉篇·臼部》:“要,今為要約字。”《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晋陶潛《桃花源記》:“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鷄作食。”唐杜甫《潼關吏》:“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4)相约;交往。《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久要,舊約也。”《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吴兆宜注:“要,約也。”又订约;结盟。《國語·晋語三》:“公孫枝曰:‘不若以歸,以要晋國之成。’”韋昭注:“要,結也。”
(5)拦阻;截击。《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三國魏曹丕《〈典論〉自叙》:“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後漢書·班超傳》:“(班超)乃遣兵數百於東界要之。”
(6)约束;控制。《荀子·儒效》:“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史記·貨殖列傳》:“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張守節正義:“言要束其路也。”清林則徐《會奏英夷抗不交兇嚴斷接齊查辦摺》:“要令就我範圍,似已確有把握。”
(7)求取;求得。《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朱熹集注:“要,求。”《吕氏春秋·貴生》:“所用重,所要輕也。”晋陸機《前緩聲歌》:“北微瑶臺女,南要湘川娥。”
(8)要挟。《論語·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公羊傳·莊公十三年》:“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何休注:“臣約其君曰要,彊見要脅而盟爾,故云可犯。”宋陳亮《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上》:“夫仲達以所能要其君,壓其同列,而誇其國人。”
(9)会合;符合。《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要女。”陳奂傳疏:“要,亦和也。要,讀如《樂記》‘要其節奏’之要。”《荀子·樂論》:“盡筋骨之力,以要鐘鼓俯會之節。”《禮記·樂記》:“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鄭玄注:“要,猶會也。”
(10)察劾。《書·多方》:“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孔傳:“要,察囚情。”《周禮·秋官·鄉士》:“辨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賈公彦疏:“要,劾實也。”又正;校正。《淮南子·墬形》:“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高誘注:“要,正也。以太歲所在正天時也。”
⑪五服之一,古代称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周禮·秋官·大行人》:“又其(衛服)外五百里謂之要服。”《文選·張衡〈東京賦〉》:“藩國奉聘,要荒來質。”李善注引薛綜曰:“言要荒之外所奉聘令者盡來朝見。”
⑫古代裙裳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后作“䙅”。《詩·魏風·葛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毛傳:“要,䙅也。”
⑬姓。《通志·氏族略四》:“要氏,吴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望出魯國。”
(二)yào 《廣韻》於笑切,去笑影。宵部。
(1)纲要;关键。《商君書·農戰》:“故聖人明君者,非能盡其萬物也,知萬物之要也。”《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也指主要;重要。《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新唐書·姚崇傳》:“先天末,宰相至十七人,臺省要職不可數。”
(2)少;简略。《書·畢命》:“政貴有恒,辭尚體要。”《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詳。”《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管輅别傳》:“輅尋聲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讚之:‘可謂要言不煩也。’”
(3)会计;簿书。《周禮·天官·小宰》:“八曰:聽出入以要會。”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要會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孫詒讓正義:“一月之計少,舉凡其要而已,故謂之要;一歲之計多,則總聚攷校,故謂之會也。”又《秋官·職金》:“入其要。”鄭玄注:“要,凡數也。”孫詒讓正義:“此要謂所入征金玉錫石丹青等最括大數之簿書也。”唐柳宗元《時令論上》:“舉五穀之要。”
(4)想;希望。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要,後人謂欲曰要。”唐韓愈《竹逕》:“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水滸全傳》第五十三回:“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方可破得。”明佚名《白兔記·看瓜》:“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又表示作某件事的决心。《水滸全傳》第二回:“今來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道:‘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
(5)讨;索取。如:要账。唐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足下前要僕文章古書,極不忘,候得數十幅乃併往耳。”《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姑娘)聽了這話,早把那要刀的話且擱起。”茅盾《子夜》四:“什么!又来要钱了。”
(6)叫;让。《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田间《赶车传·山顶花园》:“我们要山年年翠,旗代代红。”
(7)须;应当。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要,猶須也,當也。”《世説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雲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京本通俗小説·菩薩蠻》:“你做一篇詞,要見你本身故事。”孙犁《白洋淀纪事》:“我们要组织武装,寻找活路。”
(8)将要;快要。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人生要死,何為苦心?”宋徐鉉《柳枝詞》之八:“天子偏教詞客賦,宫中要唱洞簫詞。”鲁迅《书信·致杨霁云(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徐懋庸也明知我不久之前,病得要死,却雄赳赳地上门来也。”陈毅《赣南游击词》:“贼子群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9)表示比较、估计。巴金《家》一:“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亮。”
(10)总括;总之。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要,總舉之辭。”《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漢書·司馬遷傳》:“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宋楊萬里《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時。”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⑪连词。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若是”。《紅樓夢》第六回:“没有什麽説的便罷;要有話,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樣兒的。”《老殘遊記》第五回:“誰要再來替于家求情,便是得賄的憑據。”杨朔《戈壁滩上的春天》:“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要么……要么……”。如:要就去,要就不去,总得作一个决定。
(三)yǎo 《集韻》伊鳥切,上篠影。宵部。
〔要褭〕也作“騕褭”。骏马名。《集韻·筱韻》:“騕,騕褭,古之良馬。或作要。”《吕氏春秋·離俗》:“飛兎、要褭,古之駿馬也。”《淮南子·原道》:“馳要褭,建翠蓋。”

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要¹ yào
①重要:~位丨~则|~事|主~|紧~|险~。
②重要的内容:纲~|摘~|提~|择~记录。

相关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