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中国及东洋有凿井筑地之法,均可傍收博采,因地制宜,此开渠之法也。”
●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根據各地情況而制定適宜的辦法。吳越春秋 闔閭内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因地制宜㊣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yīn dì zhì yí相機行事、隨機應變隨機應變生搬硬套、刻舟求劍刻舟求劍、墨守成規墨守成規、膠柱鼓瑟膠柱鼓瑟釋義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語出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因時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典源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於縶禦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於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於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①,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②,以威③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注①城郭:城牆。②天氣之數:天時地利等自然徵兆。③威:震懾、威嚇。典故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製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書證①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源)②《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③《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於是民心不固,盜賊橫行,所過州縣村莊,動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舉行團練之所致,因噎廢食,貽誤殊多。」④《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設同知一員,移臨元之都司營兵駐防箇舊,調原駐開化遊擊移守白馬關,……為因地制宜之計。」⑤《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列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用法義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類用在「依勢行事」的表述上。例①農民常因地制宜,種植適合當地風土的作物。②不同的城鄉均應因地制宜,發展最適合的產業。③政策擬訂應該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國外的制度。④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應該考慮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⑤工程師根據現有的條件,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的施工方案。⑥為了保留這棵大樹,屋主將建築物圍著樹來蓋,真是因地制宜的好辦法。⑦這裡原本是片荒廢的山坡地,我們因地制宜地將它開發成學生體力訓練場。⑧淡水漁人碼頭原本只是個老舊漁港,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將它規劃成觀光碼頭,結果相當成功。
因地制宜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yīn dì zhì yí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
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反]生般硬套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因地制宜
【拼音】:yīn dì zhì yí
解释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示例
惟各省情形不一,~,随时变通。 ★《清史稿·朱嶟传》
近义词
因势利导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歇后语
乡下人撒尿
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英文
take such measures as one suitable to local conditions
日文
各地(かくち)の事情(じじょう)に合(あ)わせて適当(てきとう)なやり方(かた)で行(おこ)なう
法文
prendre des mesures en fonction des conditions locales
德文
sich nach den ǒrtlichen Gegebenheiten richten
成语故事
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
因地制宜㊣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yīn dì zhì yí釋義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8336因地制宜備註頻16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成語辭典、小牛頓成語辭典(注音普及版)、實用成語辭典(1)(2)(1)、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上)、活用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成語典、洪葉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0332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丨ㄣ ㄉ丨ˋ ㄓˋ 丨ˊyīndì-zhìyí依據不同地區的狀況或條件制定合宜的辦法。[例]政策的擬定應~,尊重地方特性。
因事制宜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
●《汉书·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宋苏辙《西掖告词·胡宗哲遂州张太宁汉州》:“夫因事制宜,法不能尽;顺民施法,责在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