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美业 |

读音:[lóng ]

龙-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龙(龍)lónɡ
①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廷|~袍|~床。
③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舟|~灯|~车|~旗。
④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⑤(Lónɡ)名姓。

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龍(龍,龙)Ilóngㄌㄨㄥˊ〔《廣韻》力鍾切,平鍾,來。〕“龒”的今字。❶ 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身長,形如蛇,有鱗爪,能興雲降雨,為水族之長。❷ 稱似龍之動物。如:鼉龍、恐龍、魚龍、飛龍。❸ 喻指人君。❹ 喻才俊之士。❺ 飾以龍形的。如:龍勺;龍旗。❻ 借指飾以龍形之物。❼ 稱形狀如龍的事物。如:水龍、火龍、一條龍。❽ 舊時堪輿家稱山脈的走勢為龍。❾ 指山脈。❿ 俗稱龍捲風。為一種猛烈的旋風,中心氣壓很低。經過水面時,把水吸到空中,形成一條白色水柱,俗又稱白龍。行經陸地時,可拔樹倒屋,並將塵土吸入空中,形成黑色柱狀物,俗又稱為黑龍。⓫ 上古書體的一種。⓬ 高大的馬,駿馬。⓭ 見“龍鍾”。⓮ 龍泉寶劍的省稱。亦泛指精良的劍。⓯ 水草名。葒草。⓰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稱蒼龍,省稱龍。⓱ 星名。指歲星,太歲。⓲ 古代煉丹術士稱水或汞為龍。⓳ 傳說中的遠古官名。⓴ 十二生肖之一。與地支辰相配。㉑ 通“寵”。光寵,榮耀。㉒ 通“壟”。山岡。參見“龍斷”。㉓ 通“壟”。墳墓。㉔ 古地名。㉕ 姓。IImángㄇㄤˊ〔《集韻》莫江切,平江,明。〕通“尨”。雜色,色斑駁。同义词:龙 虬龙 天龙 云龙 真龙 震鳞

龙-辞源3

同:

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龙 lóng
① 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生焉。” ② 名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颜。” ③ 名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也。”

龙-汉语大词典

龙(I)long
ㄌㄨㄥˊ
〔《广韵》力钟切,平钟,来。〕
“龙”的今字。
1.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身长,形如蛇,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元王举之《折桂令·三茅山行》曲:“飞膏雨龙归洞口,弄晴云鹤舞山头。”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称似龙之动物。如:鼍龙、恐龙、鱼龙、飞龙。
3.喻指人君。
●《吕氏春秋·介立》:“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高诱注:“龙,君也,以喻文公。”
●汉王充《论衡·纪妖》:“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
●唐杜甫《哀王孙》诗:“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仇兆鳌注:“豺狼指禄山,龙指玄宗。”
●清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西江射虎,南服从龙。”
4.喻才俊之士。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刘孝标注引张璠《汉纪》:“淑有八子:俭、鲲、靖、焘、汪、爽、肃、敷。淑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
●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
5.饰以龙形的。如:龙勺;龙旗。
6.借指饰以龙形之物。
●唐薛逢《观竞渡》诗:“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此指龙舟。
7.称形状如龙的事物。如:水龙、火龙、一条龙。
8.旧时堪舆家称山脉的走势为龙。
●唐刘禹锡《虎丘寺路宴》诗:“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土龙》:“顾泾阳先生之宅,前对胶山,后枕斗山,龙自西来。”
9.指山脉。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其脊乃东南下老龙,自云州南下,分澜沧、潞江之脊。”
●清钱谦益《徐霞客传》:“﹝霞客﹞又辨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中龙中界之特短。”
10.俗称龙卷风。为一种猛烈的旋风,中心气压很低。经过水面时,把水吸到空中,形成一条白色水柱,俗又称白龙。行经陆地时,可拔树倒屋,并将尘土吸入空中,形成黑色柱状物,俗又称为黑龙。
●唐张籍《云童行》:“云童童,白龙之尾垂江中。”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龙下便雨,主晴。凡见黑龙下,主无雨。纵有亦不多。白龙下,雨必多。”
11.上古书体的一种。
●唐张怀瓘《书断》中:“然十书之外,乃有龟蛇鳞虎云龙虫鸟之书。”
参见“龙书”。
12.高大的马,骏马。
●《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旆。”
郑玄注:“马八尺以上为龙。”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便须置酒呼同舍,看赐飞龙出帝闲。”
13.见“龙钟”。
14.龙泉宝剑的省称。亦泛指精良的剑。
●唐施肩吾《赠边将》诗:“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
●明张佳胤《赴雁门闻虏退去呈杨中丞》诗:“胡云夜动双龙匣,汉日秋悬八阵图。”
15.水草名。荭草。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毛传:“龙,红草也。”
●孔颖达疏引陆玑曰:“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余。”
16.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称苍龙,省称龙。
●《左传·桓公五年》:“龙见而雩。”
●孔颖达疏:“天官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
17.星名。指岁星,太岁。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蛇乘龙。”
杜预注:“龙,岁星。”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龙有三名》:“王莽《铜权铭》‘岁在大梁,龙集戊辰’者,以岁为岁星,龙为太岁也。”
18.古代炼丹术士称水或汞为龙。
●唐李咸用《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苏轼《龙虎铅汞论》:“龙,水者也,精也,血也。”
●钱钟书《管锥编·焦氏易林·坤》:“《参同契》上篇曰:‘白虎为熬枢,汞白为流珠,青龙与之俱。’盖方士术语以水或汞为龙,而火或铅为虎。”
19.传说中的远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杜预注:“大皞,伏牺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
20.十二生肖之一。与地支辰相配。
21.通“宠”。光宠,荣耀。
●《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传:“龙,宠也。”
●郑玄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谓)龙辱若惊。”
按,今本《老子》作“宠辱若惊”。
●《孔子家语·弟子行》:“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荷天子之龙,不戁不悚,敷奏其勇。’”
●陈士珂疏证引《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作“何天之宠”。
22.通“垄”。山冈。参见“龙断”。
23.通“垄”。坟墓。
●《山海经·大荒西经》“颛琐死即复苏”
郭璞注引《淮南子》:“后稷龙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中为鱼。”
袁珂校注:“郭注引《淮南子·地形篇》文,今本云:‘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闲。’故郭注龙当为垄。”
24.古地名。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左传·成公二年》:“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
杜预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
25.姓。
●秦末有龙且。见《史记·项羽本纪》。
龙(II)mang
ㄇㄤˊ
〔《集韵》莫江切,平江,明。〕
通“尨”。杂色,色斑驳。
●《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全,纯色也。龙,当为尨,尨谓杂色。”
龙(2)long
ㄌㄨㄥˊ
“龙”的古字。

龙-中草药辞典

【读音】lónɡ
【繁体】龍
龙<名>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龙头]自来水管放水的出口。
⒌[龙钟]衰老,行动不灵活的样子:老态~钟。
────────────────—
龙máng1.通"尨"。杂色,色斑驳。2.通"?"。参见"龙鵄"。

龙-康熙字典


【亥集下】【龍字部】 龍
〔古文〕竜𦱉𢅛𠊋㰍𥫈龒䰱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
◎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𠀤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

龙-漢語大字典


龙“龍”的简化字。

龙-中国神话大词典


《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据此,则龙盖神物。古者神人多乘龙。如祝融“乘两龙”,句芒“乘两龙”,《大戴礼记·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等。传说龙复可以驯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宋钱希白《南部新书》辛云:“龙之性麄猛而畏蜡,爱玉及空青,而嗜烧燕肉,故食燕肉人不可渡海。”亦异闻也。《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易》曰:“云从龙。”又曰:“飞龙在天。”龙之类别及情状大略尽于斯矣。龙

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相关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