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美业 |

读音:[máng ]

氓-汉语大词典

氓(I)meng
ㄇㄥˊ
〔《广韵》莫耕切,平耕,明。〕
1.民;百姓。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毛传:“氓,民也。”
●《晏子春秋·杂上十四》:“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氓。’”
●唐韩愈《唐故昭武校尉李公墓志铭》:“尝信妄人柳泌,能烧水银为不死药,荐之,泌以故起闾阎氓为刺史。”
2.指外地迁来之民。
●《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六日》:“招徕远氓,不遗余力。”
3.草野之民。
●《战国策·秦策一》:“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
鲍彪注:“在野曰氓。”
●《淮南子·修务训》:“轻赋薄敛,以宽民氓。”
高诱注:“野民曰氓。”
氓(II)mang
ㄇㄤˊ
见“流氓”。

氓-中草药辞典

【读音】mánɡ
【繁体】氓
氓<名>mang
――“流氓”: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氓<名>meng
(会意。从民,亡声。“亡”亦有表意作用,指自彼来此之民。本义:外来的百姓)
同本义[nonnative]
氓,民也。――《说文》。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而不忧民氓。――《战国策·秦策》
以宽民氓。――《淮南子·脩务》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孟子》
古代称百姓[thecommonpeople]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
氓家无积而衣服修。――《管子·八观》。注:“谓民家”
又如:群氓(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蔑称);氓
氓máng
⒈[流氓]见"流
⒖"。
────────────────—
氓(甿)méng
⒈〈古〉民。特称外来的老百姓,也作"萌"。泛指老百姓。

氓 -古漢語常用詞典

méng
古指百姓,多指由外地遷來的百姓。《詩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孟子•滕文公》:“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又】專指居住在郊野的生產的奴隸,這種奴隸又稱野民。

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氓 méng
名古指百姓,多指由外地迁来的百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孟子·滕文公》:“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 又:专指居住在郊野的生产的奴隶,这种奴隶又称野民。

氓-辞源3

【氓】8画 0774·7 méng  ㄇㄥˊ  莫耕切,平,耕韻,明。陽部。㊀民,特指遷徙之民。詩 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箋:“氓,民也。”孟子 滕文公上:“(許行)自 楚之 滕,踵門而告 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爲氓。’”㊁草野之民。戰國策 秦一:“彼(趙國)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民氓。”注:“野民曰氓。”韓非子 初見秦作“萌”。“流氓”之“氓”今音máng。

氓-康熙字典


【辰集下】【氏字部】 氓
★【唐韻】武庚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盲。【說文】民也。【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石經註疏】作甿。甿與氓通。【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敎甿稼穡,以興耡利甿,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鄭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又【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註】新甿,謂新徙來者也。○按此則氓本同甿,《長箋》以氓爲民,𤱕爲民田,分爲二,非是。
★又【集韻】謨耕切【韻會】謨盲切,𠀤音萌。義同。
◎又通作萌。【前漢·劉向傳】民萌何以戒勉。【註】萌,與甿同。
◎又【楊愼·經說】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引《周禮》新甿之治,註:新徙來者。○按氓與民音別義同。从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甿義。遂人之安氓、敎氓,氓猶民也,非皆他國新徙之民謂之氓也。《孟子》受廛爲氓,猶受廛爲民,天下之民皆願爲氓,猶皆願爲民也。楊說迂泥。考證:〔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𤱕義。〕 謹按文義𤱕改甿。

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氓(甿)ménɡ
古代称百姓(多指外来的)。另见879页mánɡ。

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氓mánɡ
见836页〖流氓〗。另见893页ménɡ。

氓-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氓 (甿)méng
外來的百姓。
《孟子·公孫丑上》:
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爲之~矣。
老百姓。
《管子·八觀》:
~家無積而衣服脩。
注意古代「氓」没有「流氓」的意思,也不讀「máng(忙)」。

氓-漢語大字典


《説文》:“氓,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
(一)méng 《廣韻》莫耕切,平耕明。陽部。
(1)民;古代称百姓。《説文·民部》:“氓,民也。”《廣韻·耕韻》:“氓,民也。”《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鄭玄注:“氓,民也。”《孟子·滕文公上》:“(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一》:“有邨氓數十家,俱網罟為業。”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2)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戰國策·秦策一》:“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其民氓。”高誘注:“野民曰氓。”《淮南子·脩務》:“輕賦薄斂,以寬民氓。”高誘注:“野民曰氓。”漢賈誼《過秦論》:“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史記·陳涉世家》“甿隸之人”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田民曰甿,音亡更反。”杨宽《論西周金文中“六ࠂĢ\u001D、“八ࠂĢ\u001D和鄉遂制度的關係》:“《周禮》中把王畿劃分為‘國’和‘野’兩大地區,‘郊’是其中的分界綫。屬於國的地區内,在王城以外和郊以内,分設有‘六鄉’。屬於野的地區内,在郊以外,分設有‘六遂’。鄉和遂的居民身份不同,雖然都可以統稱為‘民’,但是‘六遂”居民有個特殊名稱,叫‘氓’(或作‘甿’‘萌’)或‘野民’;而‘六鄉’居民則稱為‘國人’。‘六遂’居民是農業生産的主要擔當者。”
(二)máng
〔流氓〕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相关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