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风)Ifēngㄈㄥ〔《廣韻》方戎切,平東,非。〕“飌”的今字。❶ 空氣流動的現象。❷ 風教;教化。❸ 習俗,風氣。❹ 風操,節操。❺ 猶風範,風度。❻ 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❼ 收采。參見“風聽”。❽ 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❾ 聲音。❿ 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⓫ 趨勢;情勢。⓬ 消息。⓭ 意旨。⓮ 風波;事端。⓯ 景象。參見“風景”、“風光”。⓰ 謂獸類雌雄相誘。⓱ 指獸類放逸走失。⓲ 指男女間的情愛。⓳ 《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⓴ 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㉑ 泛指詩作。㉒ 奮起,振作。參見“風發”。㉓ 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症。亦指急症。如中風、痛風等。㉔ 癲狂。後作“瘋”。㉕ 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㉖ 指嬉戲,戲鬧。㉗ 落。㉘ 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㉙ 姓。IIfèngㄈㄥˋ〔《廣韻》方鳳切,去送,非。〕❶ 颳風;吹。❷ 被風吹,受風。❸ 引申為乘涼。❹ 教育,感化。❺ 顯揚,表彰。IIIfèngㄈㄥˋfěngㄈㄥˇ〔《廣韻》方鳳切,去送,非。〕通“諷”。❶ 勸諫;諷諫。❷ 泛指勸說。❸ 諷誦。同义词:风 䬓䬔 报风 冲飙 冲风 焚轮 风气 封姨 扶摇 罡风 刚气 寒飙 寒飂 衡飙 回风 飓风 厉风 毗岚风 飘风 爽籁 飔风 天风 贪狼风 颓风 羊角 震风
同:風
风 fēng
① 名 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 ② 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 ③ 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 ④ 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 ⑤ 名 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⑥ 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 ⑦ 名 景象;景色。如“风景”。⑧ 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 ⑨ 名 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
﹤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
风(風)fēnɡ
①名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的现象,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②动借风力吹(使东西干燥或纯净):~干|晒干~净。
③借风力吹干的:~鸡|~肉。
④像风那样快:~发|~行。
⑤风气;风俗:蔚然成~|移~易俗|不正之~。
⑥景象:~景|~光。
⑦态度;姿态:作~|~度|~采。
⑧(~儿)名风声;消息:闻~而动|刚听见一点儿~儿就来打听。
⑨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⑩指民歌(《诗经》里的《国风》,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⑪中医指一种致病的重要因素或某些疾病:~疹丨~湿|羊痫~|鹅掌~。
⑫(Fēnɡ)名姓。古又同“讽”fěnɡ。
风(I)fēng
ㄈㄥ
〔《广韵》方戎切,平东,非。〕
“飌”的今字。
1.空气流动的现象。
●《诗·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隔牖风惊竹,门开雪满山。”
●茅盾《泡沫·夏夜一点钟》:“这时候,来了一阵风。这风,像是凉,又像是热。”
2.风教;教化。
●《书·说命下》:“咸仰朕德,时乃风。”
●孔传:“风,教也。”
●《庄子·天下》:“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
●成玄英疏:“墨翟、厘,性好勤俭,闻禹风教,深悦爱之。”
●唐玄宗《〈孝经〉序》:“朕闻上古,其风朴略。”
●邢昺疏:“风,教也。”
3.习俗,风气。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
杜预注:“省风俗,作乐以移之。”
●宋叶适《宜人郑氏墓志铭》:“新嵊之郊,以为是北方名族能存其旧风,可效而行者也。”
●《西游记》第三三回:“那妖道:‘我大王见面钱只要几两银子,你怎么跌一跌儿做见面钱?你别是一乡风,决不是我这里道士。’”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八》:“军队里也不好,排挤之风甚盛,勇敢无私的一定孤立。”
4.风操,节操。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唐沈亚之《上寿李大夫书》:“昔者燕昭以千金市骏骨而百代称之……今亚之仰阁下之风而进于前,闻阁下又不以朽钝而顾之,宁鄙人之宜顾也。”
5.犹风范,风度。
●《后汉书·庞参传》:“﹝庞参﹞勇谋不测,卓尔奇伟,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风。”
●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叙》:“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斸松》:“人言京师妇女,妆束丑怪。既无旗人大方之度,又无南方袅娜之风。”
●朱自清《旅行杂记》二:“一位教员风的女士走上台来,像一道光闪在听众的眼前。”
6.风格流派。指某种技艺、作品或思想的特点。
●《北史·李弼宇文忻等传论》:“忻武艺之风,名高一代。”
●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史王公神道碑铭》:“天子曰:‘王某之文可思,最宜为诰,有古风,岂可久以吏事役之。’”
●元刘祁《归潜志》卷五:“﹝梁询谊﹞文章豪放,有作者风。”
7.收采。参见“风听”。
8.任意、没有拘束。参见“风议”。
9.声音。
●《管子·轻重己》:“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
●《淮南子·原道训》:“结激楚之遗风。”
高诱注:“遗风,犹余声也。”
●《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逸翮独翔,孤风绝侣。”
李善注引《广雅》:“风,声也。”
10.流传的,没有确实根据的。参见“风闻”。
11.趋势;情势。
●唐牛肃《纪闻·李虚》:“天下不信之徒,并望风毁拆,虽大屋大像,亦残毁之。”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时三吴承平日久,民不习战,故郡县兵皆望风奔溃。”
12.消息。
●宋苏舜钦《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至使敌国异方,闻风畏之,厌杀未形之患。”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银百两。”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贾芸慌忙跺足道:‘了不得,了不得!不知谁露了风了。’”
13.意旨。
●唐韩愈《答冯宿书》:“委曲从顺,向风承意,汲汲恐不得合,犹且不免云云,命也,可如何?”
●《新唐书·张镒传》:“镒按验当免官,有司承风以死论。”
参见“风旨”。
14.风波;事端。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不许地方上坏人借故生风。”
15.景象。参见“风景”、“风光”。
16.谓兽类雌雄相诱。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孔颖达疏引贾逵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17.指兽类放逸走失。
●《魏书·崔敬邕传》:“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敬邕悉令送还,于是夷人感附。”
18.指男女间的情爱。
●元兰楚芳《四块玉·风情》曲:“双渐贫,冯魁富,这两个争风做姨夫。”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凌家这两个婆娘……争风吃醋,打吵起来。”
●朱自清《中国歌谣》二:“好姊(呀)好妹吃了(什么儿的)醋,好兄好弟抢了(谁的)风,(郎呀!)大量要宽洪。”
19.《诗》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这一部分。
●《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南朝梁刘勰《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
●宋朱熹《〈诗集传〉序》:“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20.指乡土乐曲;民间歌谣。
●《左传·成公九年》:“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杨伯峻注:“土风,本乡本土乐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21.泛指诗作。
●清刘大櫆《沈椒园诗序》:“沈君椒园出其平生所为诗曰《初卉集》者视余,余读之终篇,叹嗟不能去,曰:此盛世之风也。”
22.奋起,振作。参见“风发”。
23.中医学谓人体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为阳邪。外感风邪常致风寒、风热、风湿等症。亦指急症。如中风、痛风等。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谶多御座庑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
●唐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却病》:“如一方十药,治风者有之,治食者有之,治劳伤虚损有之。”
24.癫狂。后作“疯”。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吕吉甫在赵韩王南园,京师丐人曰‘风乞儿’者,持大扇造吕求诗,吕即书扇上。”
●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摺:“将这风先生推出去。”
●《西游记》第三二回:“樵子闻言,仰天大笑道:‘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行者道:‘我不风啊,这是老实话。’”
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轻狂。后作“疯”。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西门庆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扯着风脸取笑。’”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诸姬又来趁兴,奉他不休。沈将仕越肉麻了,风将起来。弄得诸姬皆赤手无稍可掷。”
26.指嬉戏,戏闹。
●《水浒传》第七四回:“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
●明王錂《春芜记·瞥见》:“[旦笑起介]啐,这痴丫头又来风了。”
27.落。
●《吕氏春秋·审时》:“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风。”
高诱注:“风,落也。”
28.借风力吹(使东西干燥或纯净)。参见“风干”。亦指借风力吹干的。参见“风鸡”、“风肉”。
29.姓。
●伏羲氏之姓。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
风(II)feng
ㄈㄥˋ
〔《广韵》方凤切,去送,非。〕
1.刮风;吹。
●《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2.被风吹,受风。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中军风于泽,亡大旆之左旃。”
●《孟子·公孙丑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宋苏轼《与孙叔静书》:“属饮药汗后不可以风,未即诣谢,又枉使旌。”
3.引申为乘凉。
●《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
●唐权德舆《司徒岐公杜城郊居记》:“濯于孱湲,风于碧鲜。”
4.教育,感化。
●《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史记·儒林列传》:“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脩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一:“唯择其好学从善者稍加崇厉,以风其余。”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试推其要,约有三焉:一以风风之;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
5.显扬,表彰。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夫匹夫匹妇,固穷守志,至死不移,事固可风矣。”
●太平天国侯相《天情道理书》:“壮勇人人志可风,豪雄胜愈蜀黄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他又敬那婆娘节烈,定了案之后,他写了‘节烈可风’四个字,做了匾,送给李壮悬挂。”
风(III)feng
ㄈㄥˋ
fěng
ㄈㄥˇ
〔《广韵》方凤切,去送,非。〕
通“讽”。
1.劝谏;讽谏。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方朔数语,圆转简明,意其窃饮,以发此论,盖风武帝之求长生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讼》:“谁谓文章无经济哉!故志之以风有位者。”
2.泛指劝说。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姑苏冯氏三人甚相友爱。其季娶妇逾年,辄风使其夫分异。”
参见“风议”。
3.讽诵。
●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游草序》:“摹情缀景,婉丽可风。”
参见“风咏”。
风
【戌集下】【風字部】 風
〔古文〕𠙊𠙈凬飌檒
★【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𠀤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又姓。黃帝臣風后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又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𨻰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疏】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
风几04異「風」的異體字。
风
风“風”的简化字。
【读音】fēnɡ
【繁体】風
风<名>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風)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讽"。劝告,讽刺。
────────────────—
风fèng1.刮风;吹。2.被风吹,受风。3.引申为乘凉。4.教育,感化。5.显扬,表彰。
────────────────—
风fěng1.劝谏;讽谏。2.泛指劝说。3.讽诵。
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