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荒谬的、自相矛盾的说话、论断等。
●《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论断或谈话,这些论断与谈话往往被人所忽视,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为诡辩的工具,这些就是悖论。”
悖论bèilùn
名逻辑学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悖悖惶惑貌。
●唐欧阳詹《右街副使厅壁记》:“憧憧焉斯焉而能在其中,悖悖焉斯焉而谨在其中。”
【读音】bèi
【繁体】悖
悖<动>
(形声。从心,孛)声。本义:违反,违背)
同本义[becontraryto;goagainst]
悖其所辞。――《荀子·正名》。注:“违也。”
毋悖于时。――《礼记·月令》。注:“犹逆也。”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韩非子·定法》
又如:悖言(违逆之言);悖暴(背理凶暴);并行不悖
掩蔽[screen]
上悖日月之明。――《庄子·胠箧》。司马注:“悖,薄食也。”
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上刘右相书》
叛乱[rebel]
周成王,管、蔡悖乱,周公东征。――《论衡·恢国篇》
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史记》
悖<形>
惑乱;糊涂[beconfuse
悖bèi
①相反;违犯:并行不~。
②违背道理;错误。
【悖论】逻辑学或数理逻辑概念。即:对于一个命题,如果假定这命题为真,可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个命题为假;如假定这个命题为假,则可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个命题为真。如,命题'我正在说谎'就是一个悖论。
【悖谬】荒谬;不合道理。又作背谬。
【悖逆】旧指违犯正道,犯上作乱。
【悖入悖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悖bó1.盛貌。2.变色貌。参见"悖然"。3.猝然,忽然。参见"悖然"。
悖 bèi
① 动违背,相冲突。《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心。” ② 形荒谬。《察今》:“守法而弗变则~。” ③ 形 昏惑;糊涂。《战国策·楚策》:“先生老~乎?
bèi
①違背,相沖突。《殽之戰》:“勤而無所,必有~心。”②荒謬。《察今》:“守法而弗變則~。”③昏惑;糊塗。《戰國策•楚策》:“先生老~乎?
同:誖
【悖】10画 9404·71.bèi ㄅㄟˋ 蒲昧切,去,隊韻,並。物部。㊀違反,逆亂。易 頤:“十年勿用,道大悖也。”禮 中庸:“道並行而不相悖。”㊁謬誤。荀子 王霸:“不能治近,又務治遠;不能察明,又務見幽;不能當一,又務正百,是悖者也。”戰國策 秦二:“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注:“悖,誤也。”㊂惑。史記一三〇 太史公自序:“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正義引 顔師古:“悖,惑也。”㊃掩蔽。莊子 胠篋:“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2.bó ㄅㄛˊ 蒲没切,入,没韻,並。物部。盛貌。通“勃”。左傳 莊十一年:“禹 湯罪己,其興也悖焉。”呂氏春秋 當染、後漢書六六 陳蕃傳 注引並作“勃”。
悖(I)bei
ㄅㄟˋ
〔《广韵》蒲昧切,去队,并。〕
〔《广韵》蒲没切,入没,并。〕
“怫”的被通假字。
1.昏乱;惑乱。
●《左传·文公元年》:“归余于终,事则不悖。”
杜预注:“四时得所,则事无悖乱。”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闲,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
●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曰:“悖,惑也。各习师书,惑于所见也。”
●《文选·嵇康〈养生论〉》:“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李善注:“《广雅》曰:‘悖,乱也。’”
●南朝梁沈约《神不灭论》:“其愚者则不辨菽麦,悖者则不知爱敬。”
●宋叶适《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沈公墓志铭》:“壮而合,老而悖,而得其所谓贤者鲜矣。”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
2.违逆;违背。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非二尺四寸之律异,所行反古而悖民心也。”
●明无心子《金雀记·投崖》:“宁甘厮贱,守志全闺阃,怎敢偷生悖大伦!”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故自由与制裁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已,又乃相待而成,不可须臾离。”
3.谓叛逆,叛乱。
●《汉书·刑法志》:“夫征暴诛悖,治之威也。”
4.怨恨。
●《荀子·不苟》:“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
●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悖,怨怼也。谓君虽不知而不怨君也。”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5.谬误,荒谬。
●《史记·商君列传》:“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岂不悖哉!”
●《梁书·贺琛传》:“乃更追恨向所取之少,今所费之多,如复傅翼,增其博噬,一何悖哉!”
6.掩蔽。
●《庄子·胠箧》:“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
7.粗恶。参见“悖戾”。
悖(II)bo
ㄅㄛˊ
〔《广韵》蒲没切,入没,并。〕
通“勃”。
1.盛貌。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
杜预注:“悖,盛貌。”
●陆德明释文:“悖,一作勃。”
2.变色貌。参见“悖然”。
3.猝然,忽然。参见“悖然”。
悖(2)bei
ㄅㄟˋ
〔《广韵》蒲昧切,去队,并。〕
〔《广韵》补妹切,去队,帮。〕
〔《广韵》蒲没切,入没,并。〕
1.违背;乖谬。
●《吕氏春秋·谨听》:“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
高诱注:“殷周以乱而亡,比干以忠而死。不当乱而乱,不可为忠而忠,故悖不可胜举。”
●《汉书·王商传》:“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
颜师古注:“悖,乖也。”
●《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彦弼等以帝未即驾,愈悖。”
2.谬误。
●《墨子·经说下》:“以悖,不可也。出入之言可,是不悖,则是有可也。”
●孙诒让间诂:“以悖,犹言以为悖。悖即非也。”
3.昏惑;糊涂。
●《汉书·司马迁传》:“愍学者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
颜师古注:“悖,惑也。各习师法,惑于所见。”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香云》:“姆与古姆,固皆老悖,不足责备矣。”
悖 bèi
❶違背,相衝突。
《周易·頤》:
十年勿用,道之大~也。
《韓非子·定法》:
故新相反,前後相~。
引背叛,叛亂。
《史記·匈奴列傳》:
高后時單于書絕~逆。
❷謬誤,荒謬。
《公孫龍子·白馬》:
此天下之~言亂辭也。
《荀子·强國》:
若是其~繆也,而求有湯、武之功,可乎?
❸惑亂,糊塗。
《戰國策·楚策四》:
先生老~乎?
❹遮蔽。
《莊子·胠篋》:
故上~日月之明。
❺bó。通「勃」。興起的樣子。
《左傳·莊公十一年》:
禹、湯罪己,其興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