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1.谓远去。
●汉苏武《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孟郊《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清魏源《四明山中峡》诗:“君欲归人间,去去休回顾。”
2.永别,死。
●晋陶潜《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3.犹连说“走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马指妇叱曰:‘去去!’妇即反奔,若被鬼逐。”
【去去】越離越遠,表示決絶的意思。文選舊題 漢 蘇子卿(武)詩四首之三:“參辰皆已没,去去從此辭。”又 三國 魏 曹子建(植)雜詩之二:“去去莫復道,沈憂令人老。”
去(I)qu
ㄑㄩˋ
〔《广韵》丘倨切,去御,溪。〕
〔《广韵》羌举切,上语,溪。〕
1.离开。
●《书·胤征》:“伊尹去亳适夏。”
●唐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
●清黄宗羲《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泽望堕地来,书卷未尝一日去手。”
●蒋光慈《昨夜里梦入天国》诗:“我的心灵已染遍人间的痛迹了,愿长此逗留而不去。”
2.距离,离开。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
●宋梅尧臣《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一:“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是虽为人,去犬羊不远,性命朝夕不保。”
●沈从文《过岭者》:“那地方已去大路约三里,大路旁数日来每日可发生的游击战,却从不扰乱到这方面来。”
3.赶走;打发走。
●《战国策·秦策三》:“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鲍彪注:“遣之使去。”
●《史记·游侠列传》:“解(郭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夏帝卜杀之,去之,止之,莫吉。”
颜师古注:“去谓驱逐也。”
4.表示命令退去。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宋王观国《学林·方俗声语》:“‘去’者,叱使听之声,至今四方人凡为叱退声皆曰‘去’也。”
●鲁迅《野草·题辞》:“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5.去掉;除去。
●《易·系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汉书·霍去病传》:“单于后得其众,右王乃去单于之号。”
●宋戴埴《鼠璞·性善恶》:“孟子之学,澄其清而滓自去;荀子之学,去其滓而水自清。”
●巴金《家》四:“她懒洋洋地站起来,拨了灯芯,又把灯花去掉。”
6.抛弃,舍弃。
●《孟子·告子下》:“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史记·匈奴列传》:“[单于]得汉食物皆去之。”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清郑燮《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先君曰:‘嗟乎!岂有掘人之冢以自立其冢者乎?’遂去之。”
7.失去;损失。
●《史记·李斯列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司马贞索隐:“去犹失也。”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唐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
8.去世,死亡。
●晋陶潜《杂诗》之三:“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巴金《家》六:“父亲去了,把这一房的责任放在他的肩上。”
●何士光《种包谷的老人》一:“他病了,病得很厉害……人们来看望他,都以为他要去了。”
9.表示行为的趋向。
●《汉书·沟洫志》:“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宋梅尧臣《绝句》之二:“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一节一节地读去讲去。”
10.从所在地到别处;往,到。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今自抚踵至顶以去陵虚,心往而勿已,则四方上下,皆无穷也。”
●宋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我四五岁时,还曾回到黄罗寨乡下去那个坟前磕过头。”
11.过去的。
●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韩愈《进〈顺宗实录〉表状》:“去八年十一月,臣在史职。”
12.后;以后。
●《三国志·吴志·吕岱传》:“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
●晋陶潜《游斜川》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宋张元干《感皇恩》词:“愿从今日去,身长健。”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媳妇便是亲儿女,劳役本分当为。但愿公婆从此去,相和美。”
13.扮演。
●刘宝瑞等《活动之家》:“我去一个开车的,你来提醒我。”
●相声《黄鹤楼》:“咱唱‘黄鹤楼’啦,您去谁?您挑角儿吧!”
14.介词。在。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去那左廊下,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
●《水浒传》第二九回:“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
15.介词。从。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大王﹞脸子是一个骷髅,去骷髅眼里生出两只手来。”
16.方言。用在某些形容词后,表示很、极的意思。
老舍《试验田》:“这群小鬼的严肃劲儿可大了去啦!”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17.汉语四声之一。
●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凡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征为上,羽为去。”
●王力《汉语音韵学》第一编第一章:“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
参见“去声”。
去(II)j?
ㄐㄩˇ
〔《集韵》苟许切,上语,见。〕
收藏。
●《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卿今彊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裴松之注:“古语以藏为去。”
去(III)qū
ㄑㄩ
〔《集韵》丘于切,平鱼,溪。〕
通“驱”。
驱逐。
●《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去,假借为驱。”
去 qù
① 动离去;离开。《岳阳楼记》:“便有~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 动距;距离。《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 ③ 形过去的。《琵琶行》:“我从~年辞帝京。” ④ 动除去;去掉。《捕蛇者说》:“~死肌,杀三虫。” ⑤ 动舍去;舍弃。《五蠹》:“~偃王之仁。” ⑥ 动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⑦ 动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应之。” jǔ
动通“弆”。收藏;贮存。《苏武》:“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qù
①離去;離開。《嶽陽樓記》:“便有~國懷鄉,憂讒畏譏。”②距;距離。《五人墓碑記》:“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③過去的。《琵琶行》:“我從~年辭帝京。”④除去;去掉。《捕蛇者說》:“~死肌,殺三蟲。”⑤舍去;舍棄。《五蠹》:“~偃王之仁。”⑥用其他動詞後,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風流總被雨打風吹~。”⑦前往;到……去。《孔雀東南飛》:“阿母謂阿女,汝可~應之。”
jǔ
通“弆”。收藏;貯存。《蘇武》:“掘野鼠~草實而食之。”
【去婦】被遺棄之妻。
【去】5画 4073·21.qù ㄑㄩˋ 丘倨切,去,御韻,溪。魚部。㊀離開。詩 大雅 生民:“鳥乃去矣,后稷呱矣。”㊁距離。孟子 離婁下:“地之相去,千有餘里。”㊂往,到。唐 陳子昂 陳伯玉文集一 感遇之十五:“誰見 鴟夷子,扁舟去五湖。”㊃已過去的。見“去日②”、“去事”等。㊄表示動作的趨向。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十四 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粧。”㊅去聲。見“去聲”。2.qù (舊讀qǔ) ㄑㄩˋ 羌舉切,上,語韻,溪。魚部。㊀除去,拋棄。書 大禹謨:“去邪勿疑。”㊁失去。史記八七 李斯傳:“胥人者,去其幾也。”索隱:“去猶失也。”後漢書八三 梁鴻傳:“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3.jǔ ㄐㄩˇ 集韻苟許切,上,語韻,見。魚部。收藏。通“弆”。左傳 昭十九年:“紡焉以度而去之。”疏:“去卽藏也。字書‘去’作‘弆’。”4.qū ㄑㄩ 集韻丘於切,平,魚韻,溪。魚部。驅逐。通“驅”。左傳 僖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石韞玉 讀左卮言:“三去卽三驅,其詞應于下文之‘三敗及韓’,蓋 晉人三敗,則 秦人三驅之矣。”
72.【去】
一離開。左傳僖公三十年:“亦去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
注意:上古的“去”是“離開”,跟“就”相反,所以說“去就”。離開某地就是不停留在某地,跟“留”相反,所以說“去留”。離開某人就是不從某人,所以說“去從”。今成語還有“何去何從。”上古的“去”一般都帶賓語,戰國策、史記等書,“去”字可以不帶賓語,但仍是離開某地的意義,略等於現代漢語所謂“走了”。戰國策趙策三:“今
又內圍邯鄲而不去。”又:“遂辭平原君而去。”今成語還有“揚長而去”、“拂袖而去”。
引申爲距離(指時間或地點)。孟子公孫丑上:“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又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裏。”
二舊讀qǔ,上聲。除掉,去掉。跟“取”相對。論語顏淵:“去兵。”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關市之征。”
[辨]去,往。上古“去”和“往”的意義大不相同。“來”的反面不是“去”,而是“往”。“往”不能帶賓語,“去”經常帶賓語。“去”是離開,“往”是走向目的地,可見是迥然不同的。“孟子去齊”這一句話,若依現代漢語解釋,是“孟子到齊國去”,而依古代漢語解釋,則是“孟子離開了齊國”,意義正相反。這是必須嚴格辨別的。
去
1 语助辞.犹来字。
▶李商隐《题僧壁》诗:“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李群玉《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诗:“宦情薄去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尊。”两诗去字皆与来字对举,互文也,去犹来也。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老去诗篇浑漫与。”老去,犹云老来也。
▶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去风情少。”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诗:“诗人老去莺莺在。”
▶史达祖《祝英台近》词:“此情老去须休,春风多事,便老去越难回避。”凡云老去,义均同上。
▶《太平乐府》八李致远《粉蝶儿》套《拟渊明》:“量这些来小去官职,枉消磨了浩然之气。”此犹云这一些些小来官职。
▶《雍熙乐府》十八无名氏小令《朝天子》:“志高伯夷,才超仲舒,说的去,行不去。”此犹云说得来做不来。
2 语助辞,犹啊字。
▶王维《观别者》诗:“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言不行则无以养亲,行啊,又觉百忧丛生也。
▶欧阳修《梁州令》词:“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去!”此犹云元来也会忆人啊。
▶高观国《凤柄梧》词:“拚却一番花信阻,不成日日春寒去!”此犹云难道日日春寒啊。
▶刘辰翁《踏莎行》同:“雩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此犹云难道也待明年啊。
▶黄庭坚《昼夜乐》词,“夜深记得临岐语,说花时,归来去!”此犹云归来啊。
▶《绝妙好词》三赵与御《谒金门》词:“I月去去!风急兰舟不住。”此犹云归去啊。
▶《错立身》戏文:“我要性命何用,不如寻个死去!”此犹云不如寻死啊。
▶又:“寻思你去真惨凄,只得与你耽着罪,到前途作个道理。”此犹我想你啊真惨凄。
3 语助辞.犹着字。
▶陆龟蒙《袭美以公斋小饮见招》诗:“依方酿酒愁迟去.借样裁巾怕索将。”此犹云迟着。
▶皮日休《寄润卿博士》诗:“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有谁文?”此犹云卧着。
▶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犹云睡着。
▶杨万里《船中蔬饭》诗:“何曾万钱方下箸,先生把菜亦饱去。”此犹云饱着。
▶《董西厢》三:“不走了,厮觑者。神天报应无虚设,休休休!负德孤恩的见去也!”此犹云见着或看着,意言负德孤恩的结果看得见也。
▶《北词广正谱》十七《双调》王伯成《鸳鸯煞》:“畅道薄幸亏人,神天觑者。到如今着个坚心儿挨。不消分别,负德辜恩见去也!”义同上。
▶《雍熙乐府》十《一枝花》套《陈玄礼骇赦》:“直等拿住贼臣恁时节,教那厮自分说,陛下听者,臣是臣非见去也!”义同上。
▶《乐府新声》上张彦文《一枝花》套《春风醉碧桃》:“你个聪明的小姐,宁心儿记者,响这说下的盟言应去也!”此犹云应着或验着。
4 语助辞,犹了字。
▶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都是插花人。”此犹云憔悴了。
▶徐凝《玩花》诗:“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此犹云无多了。校与较同,犹差也,参见311页“较”。
▶《太平乐府》二刘时中小令《清江引》:“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此犹云明日落红更多了也。
▶《董西厢》一:“兀的般标格精神,管相思人去也妈妈!”此犹云定相思煞人了也。妈妈为无聊呼吁之辞。
▶又:“是一段风流冤业,下梢管折倒了性命去也!”此犹云定牺牲性命了也。
5 犹后也,指示时间之辞。
▶陶潜《游斜j11》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从今去,即从今后也。
▶苏轼《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言乐天自洛社休官后,犹有二十年闲居也。
▶又《次韵王郁林》诗:“平生多难非天意,此去残年尽主恩。”此去,此后也。
▶《宋百家诗存》陈必复《百五节》诗:“此去嬉游少,风光又一年。”
▶刘克庄《鹊桥仙》词:“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义均同上。
▶晏几道《浪淘沙》词:“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从此去,从此后也。
▶巾箱本《琵琶记》十:“但愿公婆从此去,相和美。”义同上。
▶张元干《感皇恩》词:“愿从今日去,身长健。”言从今日后也。
▶吴泳《沁园春》词:“从今去,且亭前放鹤,溪上垂纶。”义见前。
▶《花草粹编》九刘伯宠《满庭芳》词:“后会芙蕖未老,从今去,日望归鸿。”义同上。
▶刘克庄《水龙吟》同:“待从今向去,年年强健,插花高会。”向去即以后,参见657页“向”,言从今以后也。
▶赵长卿《小重山》词:“起来窗下看盆池。伤春去,消瘦不胜衣。”言自伤春以后也。
▶吴潜《声声慢》词《赋梅》:“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言自林逋以后也。
6 介词,略同“在”。
▶辛弃疾《品令》词《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只消得”之后按文义应作一句读,"去十字上”意即“在十字上”。
▶赵善括《霜天晓角》词《送林兴国之任》:“看去芳菲时候,日边听、好消息。”
▶吕渭老《满江红》词:“去醉乡、深处着身心,休铭栉。”
▶晁端礼《柳初新》词:“去你行、有甚罪过?送一场、烦恼与我。”义并同。“去”的此种用法诗词中不很常见,但在同时的白话小说中却多有其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七十一回本《水浒传》二十九:“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然转身便走。”
按 “去”这种用法在唐代和北宋口语中已较普遍。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660—665页载卢向前《伯希和3714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录文:“传驴三十六头去七月二十一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二匹去七月二十二日给使人杨玄往伊州.停经十四日。”据考证,文书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残卷.末尾有年月曰及主管吏员签署画押。[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右圆仁等,为抄写阙本经论流传本国,去开成三年七月,随日本国朝贡使来到扬州。去开成五年八月十三曰到城,奉使牒权寄住资圣寺听学。”
▶《陆九渊集》卷三五《语录下》:“伯敏问云:‘日用常行,去甚处下功夫?’”可见从初唐至北宋,在胥吏、留学僧、学者的笔下,“去”均可如此用,介出时间或处所。
7 “去”还可以和表示“胜任”“能承担”的“住”字同义。
▶卢祖皋《鱼游春水》词:“离愁禁不去,好梦别来无觅处。”禁不去,犹言受不住、受不了。
▶《董西厢》五:“张君瑞病恹恹担带不去,说不得凄凉,觑不得凄楚。”“担带”同“耽待”,为承受义,后加“不去”亦犹言“受不了”。
▶《全元散曲》1828页无名氏《集贤宾》套《秋怀》:“倦开眼亲黄卷,怎舒情倒玉壶,天气更萧肃,你便是铁石人也耽不去。”义与上同。
▶另《陆九渊集》卷三五《语录下》;“后生自立最难,一人力抵挡流俗不去,须是高着眼睛看破流俗方可。”犹言抵挡不住。
▶《朱子语类》卷一九:“虽曰州郡富厚,被人炒多了,也供当不去。”意亦犹供应不起。“去”《广韵》音丘据切,溪母御韵;“住”音持遇切,澄母遇韵。据该书独用、同用例,鱼部独用,虞模二部同用,中唐以前大体如此。但白居易《琵琶行》已“住”(虞部)“去”(鱼部)相押,至晚唐五代则:部合一,宋元词曲承此。如张先《惜双双》词下阕押“去、语、遇、住”,晏殊《渔家傲》词押“去、住、雨”。“去”“住”二字声母则相去较远,但方言容或相近相同而可通。
8 即处,表示地方或所在。
▶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诗:“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去一作处,去即处也;此去即此处也。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所”字《文苑英华》作“处”,郭茂倩《乐府》作“去”(《乐府》题为《昆仑子》)。谈经去即谈经处也。
▶《绝妙好同》二史达祖《绮罗香》词:“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去。”汲古阁本及四印斋本《梅溪词》均作“流处”,流去即流处也。
▶辛弃疾《鹊桥仙》词:“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里与哩同,犹云也自有思量处哩。
▶《太平乐府》一马九皋小令《塞鸿秋•凌歒台怀古》:“凌歒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去与处互文也。
▶同卷冯海粟小令《鹦鹉曲•忆西湖》:“草萋萋一道裙腰,软绿断桥斜去。”即断桥斜处也。
▶又前人前调《至上京》:“李陵台往事休休,万里汉长城去。”即汉长城处也。
去¹ qù
①动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路|~向|从成都~重庆|他~了三天,还没回来。
②离开:~国|~世|~职|~留两便。
③失去;失掉:大势已~。
④动除去;除掉:~病|~火|~皮|这句话~几个字就简洁了。
⑤书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⑥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⑦动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了。
⑧动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自己~想办法。注意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⑨动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游泳~了|他听报告~了|回家吃饭~了。注意➑➒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去听报告去了。⑩动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了一桶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事物。
⑪口动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了!
⑫去声:平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