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最上等。書 禹貢:“厥賦惟上上錯。”錯,雜,指第一等賦中夾雜有第二等賦。漢書 古今人表將名人從上上到下下共分九等,上上是最高的一等。元曲選 張國賓 合汗衫二:“有個玉杯珓兒,擲個上上大吉,便是小廝兒。”參見“下下”。
上上1.最上等。
●《书·禹贡》:“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孔传:“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唐寒山《诗》之二七三:“上上高节者,鬼神钦道德。”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维》:“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水利》:“江南之田,古为下下,今为上上者,何也?有太湖之蓄泄,江海之利便也。”
2.指比前一个时期更前的。如:上上星期;上上月。
上上shànɡshànɡ
①名方位词。指比前一时期再往前的(一个时期):~星期|~月。
②形属性词。最上等的;最好的:~策。
上上ㄕㄤˋ ㄕㄤˋshàng shàng①最好、最上等。《書經.禹貢》:「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有個玉杯珓兒,擲個上上大吉,便是個小廝兒。」②上一上。如:「這張畫顏色太淡了,再拿去上上顏色!」③前面的前面。如:「上上個月」、「上上星期」。
上上ㄕㄤˋ ㄕㄤˋshànɡshànɡ1.(品質或等級)最好;最上等。[例]~等|這幅畫屬於~之作|目前保持沉默是~策|他昨天到廟宇抽中了~籤。2.裝上、塗上;上一上(通常指動作)。[例]~油漆|妳的臉色慘白,快去~腮紅|這顏色都褪掉了,再拿去~色。3.前面的前面(通常指對象或時間)。[例]這幅畫被~個客戶預定了|~禮拜,他才來過|~個月,他才從日本回來。
【上】3画 2110·01.shàng ㄕㄤˋ 時亮切,去,漾韻,禪。陽部。㊀高處,上面。詩 周頌 敬之:“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易 渙:“風行水上,渙。”㊁上等。如上位,上品,上壽。孫子 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㊂在先,在前。如上册,上篇。商君書 開塞:“上不及 虞 夏之時,而下不修 湯 武。”㊃指天。書 文侯之命:“昭升于上。”㊄在上者,君主。管子 君臣下:“民之制於上,猶草木之制於時也。”史記 太史公自序:“作 今上本紀第十二。”今上,指 漢武帝。㊅方位詞。邊畔。左傳 僖二四年:“瑕甥 郤芮不獲公,乃如 河上。”㊆通“尚”。1.表示祈使。詩 魏風 陟岵:“上慎旃哉,猶來無止。”2.崇尚,提倡。管子 立政:“上完利。”2.shàng ㄕㄤˋ 時掌切,上,養韻,禪。陽部。㊀升,登。易 需:“雲上於天。”㊁獻上。莊子 説劍:“宰人上食。”㊂向前。戰國策 秦二:“三鼓之而卒不上。”㊃古樂譜記音符號名。宋史 樂志十七:“中呂用上字。”3.shǎng ㄕㄤˇ 時掌切,上,養韻,禪。四聲之一。詳“上 3聲”。
上
【子集上】【一字部】 上
〔古文〕丄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考證:〔【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電兮忽上。〕 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忽上改南上。
上shǎnɡ
指上声,“上¹”shànɡ⓲的又音。
上(I)shang
ㄕㄤˋ
〔《广韵》时亮切,去漾,禅。〕
亦作“仩”。
1.位置在高处。
●《诗·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
●《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唐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杨朔《秘密列车》:“可是敌人的飞机炸得很厉害,往上开的火车常常出事。”
2.指物体的上部。
●《明史·礼志一》:“社稷,社主用石,高五尺,广五尺,上微锐。”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随着歌声,水就从鼎口涌起,上尖下广,像一座小山。”
3.上位;社会的最高层。
●《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疏:“言尧躬行敬敬之道在于上位,三后之徒躬秉明德,明君道在于下。”
●唐韩愈《送董邵南序》:“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清周准《〈明诗别裁集〉序》:“上自廊庙,下迄山林,旁及外域,遇有可采,悉为收入。”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个个喜形于色。”
4.上天;天帝。
●《书·西伯戡黎》:“呜呼,乃罪多参在上。”
●孔传:“言汝罪恶众多,参列于上天。”
●《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
●刘宝楠正义引颜师古曰:“上下为天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旧唐书·音乐志三》:“于赫圣祖,龙飞晋阳,底定万国,奄有四方。功格上下,道冠农黄。”
●《明史·礼志一》:“惟能修明讲贯,以实意行乎其间,则格上下,感鬼神,教化之成即在是矣。”
5.君主;皇帝。
●《书·君陈》:“违上所命,从厥攸好。”
●孔传:“人之于上,不从其令,从其所好。”
●《国语·齐语》:“于子之乡,有不慈于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韦昭注:“上,君长也。”
●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清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6.泛指尊长。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张天翼《儿女们》三:“他张张嘴要喊,可是又怕黑二听见了也跟着去,在廉大爷跟前没上没下地丢老头儿的脸。”
7.时间或次序在前。
●《书·微子》:“我祖底遂陈于上。”
●孔传:“言汤致遂其功,陈列于上世。”
●《吕氏春秋·安死》:“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
高诱注:“上,犹前也。”
●宋王盘《兴文署新刊资治通鉴序》:“上起战国,下终五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间,贤君、令主、忠臣、义士……靡不具焉。”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
●巴金《探索集·世界语》:“上一篇‘随想’还是在病院里写成的。”
8.等第高或品质良好。
●《周礼·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竹为下。”
●《孟子·万章下》:“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下食五人。”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牡丹以色丹者为上。”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
9.犹正,主要意义。
●《礼记·乡饮酒》:“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郑玄注:“非专为饮食,言主于相敬以礼也。”
●孔颖达疏:“言是席之上,上亦正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
10.指事情向某方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明夏言《诚意伯次子合门使刘仲璟遇恩录》:“那胡仲渊,他若早依着我说,也不到这上。”
11.中国古代乐谱用来记写七音的七种记音符号之一。历代各地所用记音之字互有出入,常见者依次为“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
●宋姜夔《凄凉犯》词序:“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犯双调,或于双调中犯道调。其他准此。”
●《宋史·乐志十七》:“中吕用‘上’字,蕤宾用‘勾’字,林钟用‘尺’字。”详见“工尺谱”。
1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易·涣》:“风行水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唐韩愈《晚泊江口》诗:“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二场:“一丛青竹拥石碑,碑上刻有‘金沙江’三个大字。”
13.用在名词后。表示江河的边侧。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
●司马贞索隐:“上者,亦边侧之义。”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14.用在名词后。表示一定的处所或范围。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战国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有一人姓许名武,字长文,十五岁上,父母双亡。”
●巴金《探索集·怀念老舍同志》:“在他们的心上、在他们的笔下,他至今仍然活着。”
15.用在名词后。表示某种缘故。
●《水浒传》第二回:“朱武道:‘我们不是这条苦计,怎得性命在此。虽然救了一人,却也难得史进为义气上放了我们。’”
●清李渔《意中缘·拒妁》:“曾经回首顾前身,是个惯惹罡风的造孽人,因此上罚来闺阃作愁民。”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因此上按地委的意见,老葛同志走了山路。”
16.用在名词后。表示事物的某一个方面。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秦牧《一幅古画的风味》:“这幅画在考古上的价值是不待说了,就是单单从艺术的观点看来,也很令人赞美。”
17.丰足。
●《管子·大匡》:“桓公践位十九年……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参见“上下”。
18.起初。
●《公羊传·成公十七年》:“然则郊曷用,郊用上辛。”
何休注:“上辛犹始新,皆取首先之意。”
●《淮南子·览冥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也。”
高诱注:“太极,天地始形之时也。上,犹初也。”
19.远;久远。
●《仪礼·丧服》:“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
郑玄注:“上犹远,下犹近。”
●贾公彦疏:“天子始祖、诸侯及大祖,并于亲庙外祭之,是尊统远;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中下士一庙,是卑者尊统近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颜师古注:“上,谓其事久远也。”
20.广大。
●《淮南子·说山训》:“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高诱注:“上,大也。”
21.通“尚”。还得;尚且。
●《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二》:“‘上’、‘尚’古字通。‘上入执宫功’,言野功既毕,尚入而执宫中之事也。”
●《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高祖刘邦﹞叹曰:‘官高职贵,上有谋心,忘其乞食漂母,为胯下之人!’”
22.通“尚”。崇尚;看重。
●《左传·桓公八年》:“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
●《管子·问》:“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新唐书·杜中立传》:“民间脩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
●明沈德符《野获编·士人·金华二名士》:“赵常吉,温之乐清人……喜谈兵事,上骑射,讲火器。”
23.通“尚”。匹配。多用于娶皇家女子为妻。
●宋曾巩《驸马都尉王师约转观察使制》:“具官某,出于景族选,上贵主,有淑慎之行,无怠肆之失。”
24.通“常”。下身的衣服。
●《吕氏春秋·淫辞》:“﹝荆柱国庄伯﹞令谒者驾。曰:‘无马。’令涓人取冠。进上。”
●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吕氏春秋·淫辞》:“此‘上’字当读为‘常’,下裙也。取冠,进裳,亦言其错迕也。”
25.姓。
●元有上都。见《元史·忠义传三》。
上(II)shang
ㄕㄤˋ
〔《广韵》时掌切,上养,禅。〕
亦作“仩”。
1.升起;由低处到高处。
●《易·需》:“云上于天。”
●陆德明释文引干宝云:“上,升也。”
●《汉书·王商传》:“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红楼梦》第七十回:“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茅盾《子夜》十:“此时吴少奶奶又上阳台来了,望见杜竹斋夫妇站在一处,就好像看透了一定是为的那件事。”
2.上报;呈报。
●《书·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孔传:“其断刑文书上王府,皆当备具,有并两刑,亦具上之。”
●《后汉书·和帝纪》:“去年秋麦入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口人数。”
●唐韩愈《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红楼梦》第八四回:“我倒给他上了个好儿,说他近日文章都做上来了。”
3.奉献;送上。
●《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孔颖达疏:“食上,谓献馔。”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
●《宋史·礼志十三》:“宋每大祀,群臣诣东上合门,拜表上尊号。”
●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前月,内山君到上海,送来先生惠寄之《唐宋元名画大观》一部……翻阅一过,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悃。”
4.上缴;交纳。
●《汉书·石庆传》:“庆素质,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绶。”
●《儒林外史》第三回:“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二:“因为这样的原故,农人在上租的时候,便一家老小都来了。”
5.凌驾;欺凌。
●《左传·桓公五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
●《国语·周语中》:“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韦昭注:“上,陵也。”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释争》:“郤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争,而终于出奔。”
●刘炳注“此二大夫陵物,或宗夷族灭,或逃祸出奔。”
6.超过;超出。
●《汉书·谷永传》:“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顷动前朝,熏灼四方,赏赐无量,空虚内臧,女宠至极,不可上矣。”
颜师古注:“上,犹加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诚复钞撮清悟,嘉宾故自上。’”
刘孝标注:“谓超拔也。”
7.增加;添补。参见“上下”。
8.施加;施用。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加草以风,无不仆者。”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马》:“治马被刺脚方:剪却毛,泔净洗,去痂,以禾茇汁热涂之,一上即愈。”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
9.前进;进行。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
鲍彪注:“上,犹前。”
●张天民《创业》十:“好容易到了大庆油田,能不上?上,有困难;不上,就更困难!”
10.去;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南闾里闲,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
●《西游记》第十回:“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
●老舍《女店员》第二幕第四场:“我反正不上她那儿去买东西!我多走几步,上北边那个合作社去!”
11.到任;就职。
●唐颜真卿《谢兼御史大夫表》:“伏奉今日制书,以臣兼御史大夫……圣恩频繁,固令即上,陈请莫遂,惶惧盖深。”
●唐韩愈《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其新授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
●宋范成大《后催租行》:“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12.当值。
●《三国志平话》卷上:“张飞把妇人杀了,又把太守元峤杀了……以此惊起衙内上宿兵卒。”
●《水浒传》第四五回:“且说杨雄此日正该当牢。未到晚,先来取了铺盖去,自监里上宿。”
●《红楼梦》第六三回:“只见怡红院凡上夜的人,都迎出去了。”
13.放到;放进。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桃柰》:“十月中,去根一步许,掘作坑,收卷蒲萄,悉埋之……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又闻畜马甚多,自半年已来,皆上槽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上于盆而养之。”
14.达到。
●《西游记》第二十回:“三众前来,不上半日,果逢一座高山。”
●清李渔《风筝误·败象》:“禀老爷,贼兵大败,杀了数千,走去的不上三分之一。”
●何其芳《西回舍》:“几个村合成游击小队,一年大小战斗上百回。”
15.陷入,遭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十七回:“你上了他当了!他那两个人便是母子,故意串出这个样儿来骗钱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香港大户做参的买卖,怎么也做不过汇丰银行……我们不上那个当。”
16.合符。
●张天翼《脊背与奶子》:“长太爷把任三叫了来问他:‘还是办她一顿叫她以后上规矩好了。’”
17.登台;出场。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摺:“高力士上云:‘自家高力士是也。’”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丑扮财主,疤面糟鼻,驼背跷足,带小生上。”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二场:“小周和一个手拿钢叉的群众押二阎王上。”
18.演出。
●老舍《二马》第四段一:“从一入秋到冬天,伦敦的热闹事儿可多了。戏园子全上了拿手好戏。”
19.登载。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个旨意,从内阁抄了出来,几天儿工夫,就上了京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20.教授;学习。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
●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父对过,好上新腔。”
●叶圣陶《火灾·义儿》:“现在且上功课,你不爱上,同学们要上呢。”
21.燃点。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摺:“幕卷轻绡,香焚睡鸭。灯上上,帘下下。”
●《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等到上灯,官媒婆因他二人是贼,便将板门抬了进来,如法泡制,锁入空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吃过了晚饭,已是上火时候。”
22.拧紧。
●王统照《旗手》:“﹝旗手﹞从屋中取出制服,又把袋内的钢壳大表的弦上好。”
●曹禺《雷雨》第四幕:“周朴园:‘钟怎么停了?’仆人:‘每次总是四凤上的,今天她走了,这件事就忘了。’”
23.安装。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死》:“﹝看守所长﹞后面跟着十几个兵,持着枪……都上好了刺刀。”
●巴金《军长的心》:“同志,你看见车子上篷,就应当猜到我在车上了。”
24.缝缀。
●台静农《拜堂》:“﹝汪二﹞走到家,将香纸放在泥砌的桌上。嫂子坐在门口迎着亮上鞋。”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二嘎子那件小褂儿还没上领子呢!”
25.敬辞。犹进用。
●清洪升《长生殿·复召》:“﹝副净跪见生﹞:‘请万岁爷上膳。’”
26.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上(III)sh?ng
ㄕㄤˇ
〔《广韵》时掌切,上养,禅。〕
汉语声调之一,即上声。
●《通志·七音序》:“四声为经,七音为纬。江左之儒知纵有平、上、去、入为四声,而不知衡有宫、商、角、征、羽、半征、半商为七音。”
shàng
①上面;位置在高處的。《陳涉世家》:“輟耕之壟~,悵恨久之。”《墨池記》:“新城之~。有池窪然而方以長。”②等級高的;質量高的;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大夫。”《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賞。”③地位高的人;主持、領導的人。《謀攻》:“~下同欲者勝。”特指君主、帝王。《周亞夫軍細柳》:“~自勞累。” 《東方朔》:“~偉之。”④時間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傳》:“~稱帝嚳,下道歉齊桓,中述湯武。”《陌上桑》:“東方千餘騎,夫婿居~頭。”⑤上升;登上。《陳情表》:“郡縣逼迫,催臣~道。”《遊黃山記》:“十裏,~黃泥岡。”⑥向上。《鴻門宴》:“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指,目眥盡裂。”《趙威後問齊使》:“~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⑦獻上;送上;呈上。《廉頗藺相如列傳》:“臣乃敢~壁。”《獄中雜記》:“獄辭~。中有立決者。”⑧向上;走向。《孔雀東南飛》:“~堂拜阿母。”《柳敬亭傳》:“始複~街頭理其故業。”⑨裝上;加上。《馮婉貞》:“以槍~刺刀相博擊。”⑩通“尚”。崇尚。《史記•秦始皇本紀》:“~農除未,黔首是富。”
shǎng
上聲。漢語聲調之一。鍾嶸《詩品序》:“至平~去入,則餘病未能。”
【上足】⒈徒弟的美稱,相當於“高足”。⒉指駿馬。
【上手】⒈技藝高超的人;高手。⒉先例;榜樣。⒊先前經手的人。⒋較尊的位置;處在較尊的位置上的人。
【上頭】⒈首位;第一。⒉古代男子束發加冠或女子束發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