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语出《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北齐魏收《魏书》:“陈琳作檄,草成。呈太祖(曹操)。
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袁绍)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作“箭在弦上”。后用来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话不得不说的时刻。
●柔石《二月》二四:“﹝陶慕侃:﹞‘……老兄,求你不要去。’萧涧秋冷冷地说一句:‘箭在弦上。’”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箭在弦上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国共内战亦得以结束了,全国团结御侮的局面由是建立了起来。”
箭在弦上jiànzàixiánshànɡ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不得不发丨双方冲突已~,必须迅速应对。也说如箭在弦。
箭在弦上㊣ㄐㄧㄢˋ ㄗㄞˋ ㄒㄧㄢˊ ㄕㄤˋjiàn zài xián shàng釋義比喻事情為形勢所逼,已到不能不做的地步。如:「這件事已箭在弦上,要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亦作「矢在弦上」。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8294箭在弦上備註頻4書成語辭典、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7440
箭在弦上
【拼音】:jiàn zài xián shàng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示例
我觉得以文字结怨于小人,是不值得的。至于我,其实乃是~。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
近义词
不得不发、矢在弦上、如箭在弦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情况危急
英文
there can be no turning back
日文
止(や)むに止まれぬ情勢に迫まられている,やらざるを得ないこと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箭在弦上ㄐㄧㄢˋ ㄗㄞˋ ㄒㄧㄢˊ ㄕㄤˋjiàn zài xián shàng比喻事情為形勢所逼,已到不能不做的地步。如:「這件事已箭在弦上,要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也作「矢在弦上」。
箭在弦上箭在弦上ㄐ丨ㄢˋ ㄗㄞˋ ㄒ丨ㄢˊ ㄕㄤˋjiànzàixiánshànɡ比喻已經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常與「不得不發」連用)。[例]~,不得不發|此事已~,刻不容緩。
弦上箭1.喻迅捷。
●唐李益《游子吟》:“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宋陆游《北窗试笔》诗:“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
2.谓一去不回。
●唐李贺《休洗红》诗:“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王琦汇解:“弦上箭,谓其一去而不还也。”
【弦上箭】㊀喻迅疾。文苑英華二〇七 唐 李益 遊子吟:“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宋 蘇舜欽 蘇學士集四 送閔永言赴彭門詩:“機發弦上矢,辯走盤中珠。”㊁喻一去不返。唐 李賀 歌詩編四 休洗紅:“封侯早歸來,莫作弦上箭。”元 傅若金 傅與礪詩集八 戲效子夜歌體六首之三:“歡如弦上矢,一往遂不復。”
弦上箭備註頻2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成語典號FL00000046083
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六:“革命之机,如箭在弦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五章:“既然补之与汉举二将军已率两万人马进驻叶县与裕州之间,大军继续东进,如箭在弦。”
参见“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