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信】連宿四夜。詩 周頌 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爾雅 釋訓:“有客信信,言四宿也。”注:“再宿爲信,重言之,故知四宿。”參見“信宿”。
信信(I)1.连宿四夜。
●《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孔颖达疏:“《释训》云:有客宿宿,再宿也;有客信信,四宿也。”
●晋郑丰《答陆士龙诗》之二:“有客信信,独寐寤语。”
2.谓信其可信者。
●《荀子·非十二子》:“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杨倞注:“信可信者,疑可疑者,意虽不同,皆归于信也。”
信信(II)舒张貌。信,通“伸”。
●汉刘向《说苑·辨物》:“﹝灵龟﹞能知存亡吉凶之变,宁则信信如也,动则着矣。”
信 xìn
① 形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② 形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然邪?” ③ 副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夫!。” ④ 动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 ⑤ 名信用。《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 ⑥ 动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者效其忠。” ⑦ 名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也。”⑧ 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 ⑨ 名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耗莫通。” ⑩ 名快信;信件。《红楼梦》:“弟于内家~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 ⑪ 动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手续续弹。” shēn
动通“伸”。伸展;伸张。《中山狼传》:“狼欣然从之,~足先生。”
xìn
①言語真實;誠實。《曹劌論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②實在的;真實的。《祭十二郎文》:“嗚呼!其~然邪?”③確實;的確。《促織》:“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夫!。”④相信;信任。《促織》:“成述其異,宰不~。”⑤信用。《後序》:“則直前詬虜帥失~。”⑥講信用。《諫太宗十思疏》:“~者效其忠。”⑦信物;憑證。《中山狼傳》:“是皆不足以執~也。”⑧使者;送信的人。《孔雀東南飛》:“自可斷來~,徐徐更謂之。”⑨消息;音訊。《柳毅傳》:“長天茫茫,~耗莫通。”⑩快信;信件。《紅樓夢》:“弟於內家~中寫明,不勞吾兄多慮。” ⑾任隨;隨意。《琵琶行》:“低眉~手續續彈。”
shēn
通“伸”。伸展;伸張。《中山狼傳》:“狼欣然從之,~足先生。”
【信步】隨意行走。
【信】9画 2026·11.xìn ㄒㄧㄣˋ 息晉切,去,震韻,心。真部。㊀誠實,不欺。論語 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左傳 宣二年:“賊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㊁信從,信任。論語 顔淵:“足食足兵,民信之矣。”㊂相信。詩 鄭風 揚之水:“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迋,欺騙。㊃的確。書 金縢:“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傳:“史、百執事言信有此事,周公使我勿道。”左傳 昭元年:“子晳信美矣。”㊄任憑,任意。荀子 哀公:“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注:“信亦任也。”㊅符契,憑據。墨子 號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㊆使者。史記 韓世家:“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三國志 魏 武帝紀 建安十六年:“(馬)超等屯 渭南,遣信求割 河以西請和,公不許。”㊇明審。呂氏春秋 禁塞:“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下稱五伯名士之謀,以信其事。”注:“信,明也。其説救守之事。”㊈消息,信息。漢 揚雄 太玄三 應:“陽氣極于上,陰信萌乎下,上下相應。”㊉書信。唐 元稹 長慶集十八 書樂天紙詩:“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再宿叫信。見“信宿”、“信信”。姓氏。通志二七 氏族三 以邑爲氏:“信氏,風俗通:魏公子 信陵君之後。”2.shēn ㄕㄣ 集韻升人切,平,真韻,審 三。真部。㊀舒展,伸張。通“伸”。易 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史記 太史公自序:“能忍訽於 魏 齊,而信威於彊 秦,推賢讓位,二子有之。”二子,指 范睢 蔡澤。㊁見“信₂圭”。
149.【信】
一言語真實,不虛偽。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戰國策楚策一:“子以我爲不信。”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加:指虛報)
引申爲對人的一種道德,指對人真誠,不虛偽。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又爲守信,實踐諾言。左傳宣公二年:“棄君之命,不信。”
二相信,認爲可靠。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按:這個意義和現代漢語一樣。
三副詞。真的,的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四使者,送信的人(後起義)。世說新語雅量:“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
注意:不但上古的“信”字不當“書信”講,連中古的“信”字也不當“書信”講。“書信”的意義是從送信的人的意義再引申出來的。
五讀shēn,通“伸”。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尺蠖:蟲名。)又:“屈信相感。”
信(I)xin
ㄒ〡ㄣˋ
〔《广韵》息晋切,去震,心。〕
1.诚实不欺。
●《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
2.守信用,实践诺言。
●《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国语·晋语二》:“吾闻之,申生甚好信而彊,又失言于众矣,虽欲有退,众将责焉。”
韦昭注:“信,言必行之。”
●《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
3.果真,确实。
●《书·金縢》:“二公及王,及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孔传:“史百执事言信有此事,周公使我勿道。”
●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老僧》:“张云,牡丹高六七尺,大十五围。曩见河南段凝之氏六十年牡丹,不及其半,信百年物也。”
4.不发生差误;有规律。
●《管子·任法》:“故圣君设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论》:“日信出信入……信者,天之期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洭水》:“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
●闻一多《红烛·贡臣》诗:“我的王!他们讲潮汐有信,如今叫我怎样相信他呢?”
5.表明;明确。
●《左传·定公八年》:“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
杜预注:“信犹明也。”
●《国语·晋语一》:“且夫胜狄,诸侯惊惧,吾边鄙不儆,仓廪盈,四邻服,封疆信,君得其赖。”
韦昭注:“信,审也。”
●《吕氏春秋·禁塞》:“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下称五伯名士之谋,以信其事。”
高诱注:“信,明也。”
6.信从,相信。
●《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唐韩愈《答胡生书》:“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笃者,其谁能之?”
●巴金《关于〈长生塔〉》:“他信神,必然也信鬼。”
7.知道;料到。
●《淮南子·泛论训》:“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及始信于异众也。”
高诱注:“信,知也。”
●宋柳永《抛球乐》词:“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
●康有为《阅报闻禁中皆成茂草矣》诗:“两年回首成禾黍,不信弧箕竟灭周!”
8.任意;听任。
●《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宋苏辙《隋论》:“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六一:“又晓得他吐过血,更不可过度的劳动,所以不能信着自己的意儿就这么走下去。”
9.符契,凭证。
●《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
●《史记·刺客列传》:“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周礼·地官》“掌节上士二人”
汉郑玄注:“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
●《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告恩王,钱原许妾供养,妾亦怕他番悔,已拏了他上直朱红牌一面为信。”
10.使者;传送公文函件的人。
●《史记·韩世家》:“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古诗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闻人倓笺:“陈曰:断来信,谓谢绝媒人。”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闻京口讙噪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11.书信。
●《梁书·到溉传》:“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
●唐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诗之一:“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茅盾《昙》:“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如:介绍信。证明信。
12.消息,音讯。
●汉扬雄《太玄·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
●五代齐己《惊秋》诗:“褰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一时王夫人听了丫头的信,也过来了,先见凤姐安静些,心下略放心。”
13.谓连宿两夜。语出《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韦昭注:“再宿为信。”
●唐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禄山还至卫县,遣太守郑遵意诣山致命,辍行信宿以俟之。”
14.引申谓两天。
●唐刘禹锡《鉴药》:“予受药以饵,过信而腿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
参见“信宿”。
15.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长山某,卖解信药……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饷食狱中,隐置信焉。”
参见“信石”。
16.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洋錾珐琅活信,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
17.姓。
●《通志·氏族三》:“信氏,《风俗通》:魏公子信陵君之后。”
信(II)shēn
ㄕㄣ
〔《集韵》升人切,平真,书。〕
1.通“伸”。伸直,伸长。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周礼·考工记·鲍人》:“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
2.通“伸”。伸张。
●《礼记·儒行》:“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通“身”。见“信圭”。
信
【子集中】【人字部】 信
〔古文〕㐰䚱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信ㄒ丨ㄣˋxìn1.書信;信件。[例]寄~|送~|掛號~|介紹~。2.信息;消息。[例]音~|口~|通風報~。3.相信;不懷疑。[例]~任|~賴|深~不疑|難以置~。4.信仰(宗教)。[例]~教|~佛|~奉|~徒。5.信用;諾言。[例]守~|失~|言而有~。6.憑證;憑據。[例]~物|印~。7.〈書〉真實;確實。[例]~史|~而有徵。8.〈書〉隨意;聽憑;放任。[例]~步而行|~手捻來|~口開河。9.姓。
信
神名。后土之子,夸父之父。参见“后土”(135页)、“夸父”(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