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美业 |

读音:[guó ]

国-汉语大词典

国guo
ㄍㄨㄛˊ
〔《广韵》古或切,入德,见。〕
“或”的今字。
1.国家。
●《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
●明高叔嗣《分水岭晚行》:“少年曾许国,多难更移家。”
2.指部落。
●《尸子》卷下:“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
3.国都。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史记·乐毅列传》:“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宋苏舜钦《上执政启》:“近戚当涂,陈冤无路,徊徨去国,举动畏人。”
4.泛指城邑。
●《国语·周语中》:“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韦昭注:“国,城邑也。”
●《后汉书·陈龟传》:“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5.建国;建都。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盖周时国于此地者,恶言降,故改云共耳。”
●《朱子语类》卷九五:“国家遭汴都之祸,国于东南。”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徐市……私具舟,载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岛而国焉。”
6.古代王、侯的封地。
●《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孔颖达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
●《孝经·争谏》:“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
7.地方;地域。
●《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史记·留侯世家》:“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南史·周盘龙传》:“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
●明文征明《新秋》诗:“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
8.犹家乡。
●《晋书·陶侃传》:“﹝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
●唐卢僎《南望楼》诗:“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
●前蜀李珣《河传》词:“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9.专指与帝王或皇室有关的(人物、事件)。参见“国姓”、“国姻”。
10.指本朝的。参见“国朝”、“国初”。
11.指国中最好的或最美的。参见“国手”、“国色”、“国香”。
12.指中国特有的。参见“国画”、“国术”。
13.指代表国家的。参见“国旗”、“国徽”。
14.姓。
●春秋齐有国佐。见《左传·成公十八年》。

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国 guó
① 名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 ② 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 ③ 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 ④ 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

国-辞源3

同:

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国(國、囯)ɡuó
①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②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
③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
④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⑤(Guó)名姓。

国-漢語大字典


“國”的简化字。

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国-文言同义辨析

国-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字部】 國 "〔古文〕囗囶圀𢧌䆐【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𠀤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又囯,《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

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国-中草药辞典

【读音】ɡuó
【繁体】國
国<名>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state]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国家]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国手]原指棋艺高超,后泛指精通某种技能、属国内第一流的人。
⒎[国是]国事,国家大计。
⒏[国际]国与国之间的或与世界各国有关的。
⒐[国际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为维护共同的革命利益和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而实行国际团结、互相支持的思想。

相关字词